西藏旅遊
探索珠峰
神遊阿裡
絲綢之路
青藏鐵路
尼泊爾遊
稻城亞丁
西藏景點
旅遊攻略
唐卡——1300多年歷史的世界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是西藏文化的名片。2012年,為了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由西藏自治區、美術界共同推動了一次唐卡集體創新的“百幅唐卡工程”,韓書力就是這次“新唐卡”藝術的總負責人。
一百幅新唐卡要在一年內完成
這次,韓書力為了驗收“大美西藏”為主題的最後一批唐卡作品。畫師完成作品的時間耽誤了近一個月,韓書力心裏有些著急。畫一幅新唐卡至少要五個月的時間,一百幅作品要在一年內完成。儘管時間緊、任務量大,韓書力對每一幅作品的把關還是很嚴格。
傳統的唐卡主要是以佛像為主題,闡述佛教哲理的宗教畫。而正因為題材所限,也使唐卡一直局限在手工藝領域。“新唐卡”就是用傳統唐卡繪畫技藝來繪畫現代生活題材,在內容和藝術樣式上都大膽創新。
要將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傳統技藝推陳出新無疑是困難重重,消息一傳出,在西藏美術界也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既要保留唐卡的傳統元素,又要巧妙地融入現實畫風。如何在變與不變之間尋求平衡點,韓書力召集十多名專家、學者成立了藝術委員會,從那以後,他幾乎每天都奔波在拉薩和日喀則之間。在韓書力的日記本上,清晰的記著94次到日喀則的記錄。
畫師邊巴紮西繪畫傳統唐卡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在他得知“新唐卡”創作消息後,一路趕到拉薩,希望能夠參與《甜茶館》創作。沒想到,第一張草稿就碰上了“硬釘子”,甚至想打退堂鼓。
傳統唐卡是嚴格按照佛教造像度量經規範繪製,而且構圖方式也是散點透視,要讓畫師改變思維模式,在畫面佈局上突出空間感,對於每一個畫師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邊巴紮西的畫遲遲畫不出來,韓書力建議他去甜茶館看看。
終於,基本草圖通過了,但是到了定色調的時候,沒有接受過現代美術教育的邊巴紮西又一次犯了難。韓書力就住在紮西家裏反復修改每一稿,當新唐卡《快樂的甜茶館》完成時,大家都眼前一亮。
三年多來,在韓書力和藝委會的指導下,由92名唐卡畫師創作的150多幅新唐卡作品,將在不久與觀眾們見面。
梵天淨土是最好的藝術創作源泉
曾有機會留在巴黎卻感到“惶恐”
42年,72個縣市,韓書力用腳步丈量著藏文化的魅力。為了收集新一批唐卡的素材,韓書力帶著記者前往陳塘鎮。
陳塘鎮,位於喜馬拉雅山北路的原始森林地帶,與尼泊爾隔河相望,就像一座陸路孤島一樣原始神秘。因為鎮裏不通公路,記者只能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徒步上山。
當地人說,原來到鎮裏要兩三天的時間,而且山路艱險,有時還會遇上泥石流、螞蝗區。67歲的韓書力走得很快,攝像師都快趕不上他的步伐,第一次進入陳塘鎮,韓書力看起來很興奮。
韓書力對藏文化癡迷,因為這片梵天淨土給他帶來最好的藝術創作源泉。上世紀70年代,生於北京,插隊於塞北的他來到這裏,到西藏展覽館做了一名美工。那時候的西藏是荒寒和落後的代名詞。在物質條件匱乏的情況下,韓書力越發感受到了這個民族的友善和那種特有的人文環境深深影響了他。
1980年,韓書力考取了中央美院研究生,畢業後學校要求韓書力留校任教,可當時西藏文聯剛剛成立,他還是選擇回到了西藏。
1989年,韓書力受邀赴法國舉辦個人展覽,並有多次機會留在巴黎,可這段時光卻成為了韓書力最“惶恐”的日子,他開始對西藏的生態文化魂牽夢繞,不想再留在巴黎。
正是這種像被拔了根的枯草一樣的痛苦,讓韓書力意識到了西藏和自己的藝術生命已經緊緊編織在了一起,由他創作的“布面重彩”和“韓式黑畫”填補了西藏當代美術史的空白。“善取不如善舍”,人生要做減法,正是這樣的做人原則,才支撐著韓書力用一生來傳承西藏文化。
世界足跡旅遊為全球華人提供西藏旅遊拼團平台,不在為一個人無法成團而發愁、拼團國家包含馬亞西亞、新加坡、香港、等華人。世界足跡原你一個西藏夢。
西藏旅遊說走就走的旅行!西藏旅遊品牌加品質,世界足跡帶您暢遊西藏.
免費獲取行程資料!
info@chinatib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