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藏旅遊攻略 » 西藏文化 » 西藏傳統藏戲的佩戴飾品

西藏傳統藏戲的佩戴飾品


藏戲的傳統佩戴飾品、盔帽和鞋靴,都由本地民間手工藝匠生產,或由戲班的個別巧手製作,其造型特別,裝飾精緻,色彩對比強烈,具有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用以製作的金銀、玉石、珠寶和珍稀動物的皮毛材料,過去基本上用真品,近代開始個別使用代用品,民主改革後已大量採用代用材料。傳統佩戴飾品有巴珠、藏嫫巴廓、熱阿、埃果爾、嘎烏、甲直頗休等;傳統盔帽有索霞、蛇冠、薄獨、江達、班霞等;傳統鞋靴有損巴、貼尼瑪、工布了著、熱松、傑欽等。民間戲班也有借用當地較富有人家使用的佩戴飾品、冠帽、鞋靴進行演出的。

前藏婦女頭飾

藏語稱“衛嫫巴珠”,為前藏婦女頭飾,亦為藏戲中王后、嬪妃等貴族婦女所戴用。以布和鐵絲紮成一個三角形的架子,上面穿綴珍珠、瑪瑙和松耳石,兩長角在前,一長角在後,成大三叉。前面兩角靠近,戴於頭頂。前面兩角上分別吊掛一束頭髮“連子”,耳朵前面再配以精巧的“埃果爾”耳環,以顯示貴婦人雍容、華貴、典雅的風儀。“目迪巴珠”,亦即珍珠巴珠,在三叉角上串綴以成排密嵌的珍珠,為四品官夫人以上的貴婦人所戴用。“玉齊巴珠”,亦即珊瑚巴珠,在三叉角中心有一顆較大的珊瑚珠,其餘用松耳石和瑪瑙串綴而成。此為比母后、王妃低一等級的女性角色所戴用。

後藏婦女頭飾

藏語稱“藏嫫巴廓”,為後藏婦女頭飾。以彩色絲條、珍珠、珊瑚和松耳石等串製成一個弓形架子,上面還穿掛一些小飾品。在藏戲中由後藏婦女角色戴用,如《卓娃桑姆》中的女僕斯莫朗果被認為是“藏嫫”,即後藏婦女,就戴此種頭飾。

貴族婦女耳掛

藏語稱“埃果爾”,為貴族婦女、母后、王妃等所戴的一種魚形耳掛,是在翡翠碧花底面上鑲以金子和松耳石,分四節相連,整體呈長菱形,裝飾精緻典雅。與“巴珠”和“連子”吊發並用。

男子圓耳環、長耳環

藏語稱“阿隆”,男性圓形耳環,有以金、銀、銅製成的幾種,上面還有鑲以珍珠、瑪瑙或綠松耳石的。在藏戲中一般是男性傭人、管家、衛士、牧民等角色戴用。另一種男性角色所戴的長耳環,藏語稱“索幾”,以大粒珍珠和綠松石分節穿制而成,一般是有知識、有地位的官員和貴族所戴。

仙女頭飾五佛冠

藏語稱“熱阿”,即五佛冠,為仙女頭飾。一般以五個紙板繪製成五個佛龕形,上面刻畫“大日如來、阿閣、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五佛像,連綴成半圓,排列戴在頭上。材料有紙板、木板、象牙等幾種。

仙女頭飾

藏語稱“年休”,為仙女頭飾,插于仙女兩耳上邊的飾物,是兩個畫有彩虹紋路的打折絲絹,左右打折絲絹各吊一根紅或黃色絲帶。藏族巫師作法時,在身上纏以五色絲帶象徵飛虹。據說,此種飛虹之路與天界相通。在唐卡畫像的兩側掛上紅、黃絲帶,其意在使神靈能駕彩虹飛去。

國王帽

藏語稱“霞莫江達”,為國王帽,亦稱鐵環帽。以鐵絲製成圓環,縫上金黃花緞,以金子做成帽頂子,帽頂上飾有紅絲穗,是四品以上僧官之夏帽。

  甲魯高帽

藏語稱“甲魯薄獨”,是部落長老、四品俗官所戴的一種圓形高頂大蓋帽,其上頂大,下口稍小,有如倒扣的大瓷碗,用黃色或紫紅色絨布製成。藍面具戲開場人物那兩個甲魯角色所戴的“薄獨”,則比生活中的“薄獨”更高更大。

Unwrap the Experience with the

西藏夢想足跡、雪域天堂,神聖到極致

世界足跡旅遊為全球華人提供西藏旅遊拼團平台,不在為一個人無法成團而發愁、拼團國家包含馬亞西亞、新加坡、香港、等華人。世界足跡原你一個西藏夢。

西藏旅遊說走就走的旅行!
西藏旅遊品牌加品質,世界足跡帶您暢遊西藏.

免費獲取行程資料!

info@chinatibet.tw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