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遊
探索珠峰
神遊阿裡
絲綢之路
青藏鐵路
尼泊爾遊
稻城亞丁
西藏景點
旅遊攻略
在紅教聖湖巴松措的盡頭,隱藏著一座幾乎與世隔絕的古老村莊,雖然並不被很多人知曉,卻有著最讓人嚮往的藏地風情。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西藏,我的西藏,不在經殿的香霧裏,不在轉動的經筒中,不在磕長頭匍匐前進的山路間,它深藏于巍巍群山中,在雲霧裏、在清風中,在蒼穹下隨風飄動的五彩經幡間。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西藏
它有著人間的煙火氣息,嫋嫋炊煙下,是穿著豔麗服飾的藏族婦人們,煮著酥油茶,備著青稞酒,靦腆的笑容下是守得一方天地的知足。
於我而言,它叫錯高村,是一座位於西藏自治區工布江達縣聖湖巴松措深處的千年古村。
在當地藏語中,“措”即湖,“高”為頭,錯(通“措”)高村就是藏在湖之盡頭的村莊。
說“藏”,是因為路實在不好走。
前往錯高村,首先得經過一條沿著巴松措湖畔逶迤前行的鄉村土路。或許是道路艱險難行,即便巴松措早已聲名大噪,但遊客也多半止於此地,讓生活在其源頭的錯高村免了不少外人打擾,村民們也大多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寧靜生活。
所幸的是,長達四十多分鐘的車程並不乏味,沿途有高大挺拔的松林,松香淡淡,鳥鳴幽幽;又有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鵑點綴其間,在朗朗清風中搖曳生姿;更有聖湖巴松措,如翡翠般通透的色澤中,倒映的是連綿的巍巍雪山。
於是,清風為伴,高山流水相知,一路且歌且行,錯高村就這麼毫無防備地闖入視線中。
初識錯高村,只見房舍錯落,一湖如帶,一片時時徜徉著黑頸鶴和赤麻鴨的濕地從村頭緩緩鋪向湖畔,而背後,是海拔6300余米的傑青那拉嘎布雪山,飄渺的雲霧從四周的山頭蔓延下來……錯高村就這樣安然鑲嵌在雪山綠水之間,好一處依山傍水的世外小桃源!
村口的轉經筒。借著水流,轉經筒可以一直保持轉動的狀態,這裏也是俯拍錯高村的最佳觀看點
錯高村據說有千年歷史傳承,共有105戶人家,486位藏民和他們先祖世代生活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是林芝工布地區唯一完整地保持了工布藏族傳統村落佈局、民居建築風格、習俗、文化和信仰的村落。
錯高村的佈局充滿著隨意性,遇到牆就停下,還有空間就能繼續延伸開來,那曲折的小巷在院牆之間婉轉逶迤,通向散落全村的瑪尼拉康、瑪尼石堆和經幡柱,串起村民們祈福、轉經、祭拜的腳印。
錯高村內的民居大都有著百年以上歷史,這裏的建築沿用工布藏族的傳統建造方式,因地制宜利用木、石構建,石砌的院牆上堆放著薪柴,既可以當圍牆,又可以用來燒火取暖。
這裏的村民靠山吃山,藏香豬、蟲草和松茸是這裏主要經濟來源。這裏也是藏香豬的天堂,據說每戶都養了四五十頭,漫步村中,隨處可見它們翹著小尾巴歡快地跑來跑去,或是覓食,或是嬉鬧,很是愜意。
正午時分,在村裏逛得微微有點疲乏後,嚮導便帶我們去她相熟的次仁央金家裏稍作休息。那是一棟建於明末時期,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老房子。村裏年代同樣久遠的房子一共有四棟,多以蠻石堆砌圍合,內部為木質結構,門窗狹小,防禦性很強。
這樣特性的建築,或許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但現在的錯高村,對人卻幾乎毫無防備。村裏的每家每戶幾乎都不上鎖,最多只掛一個鐵鉤,表示屋裏沒有人。若有人在家,一般會拉上門內的木栓,但這也是無妨的,因為要打開實在太容易。比如次仁央金家,半敞開的門,只要輕輕一推就能進入。
或許是聽到木門“咯吱”聲,次仁央金從二樓探出頭來,好奇地看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在知道我們來意後又用藏語熱情地邀請我們上樓來。
次仁央金今年54歲,有個兒子,由於現在正是挖蟲草的時節,她的兒子兒媳進山挖蟲草去了,要十來天才能回來一趟,這樣的日子要持續2個多月,直到採挖季節結束。因為家裏還有一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女嬰,她不能如村裏別的家庭那樣全家出動,只能留下來照看孫女,並照料牲畜。
也許是難得見到陌生人,也許是天性使然,對於我們這些不期而至的客人,她沒有一絲不耐,只是不時露出靦腆的笑容,請我們坐下,並為我們倒上自製的酥油茶,於是我們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上了。
次仁央金為我們煮酥油茶,酥油茶要邊喝邊添,不要一口喝完。如果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滿,你就擺著;如果準備告辭,可以連著多喝幾口,但不能喝幹,碗裏要留點漂油花的茶底
房間裏的原始灶正在熊熊燃燒著,在藏區這樣的灶子已經很少了,多半是新砌的,但錯高村卻依舊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我們所處的這間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屋子集客廳、廚房、餐廳和臥室與一體,由於灶子一直燃燒著,屋裏煙霧彌漫,不一會兒眼睛就酸澀起來,我好奇地問次仁央金,孩子這麼小受得了嗎,她笑著說已經習慣了。
次仁央金一邊哄著孩子,一邊不時為我們添些酥油茶,我問起了她家裏的情況,她養了三十多頭藏香豬,8頭牛,每年藏香豬的收入有五千多,蟲草松茸有一兩千,她似乎有些遺憾,說這樣的收入在村裏並不算多,“我只有一個兒子(一個勞動力)”她解釋道。
從村中央往上看去,可以看到一根高立的經幡柱,有40來米長,是工布地區最高的的經幡柱。為了紀念工布地區著名的喇嘛米釀多青,村裏每兩年都會舉行“樹經幡”活動,已成一傳統。那時來自附近村莊的僧尼和村民們會聚集在一塊兒誦經、祈禱、煨桑(燒香柏芝,酥油、糌粑等),將老的經幡柱取下,豎起新的經幡柱並換上新的經幡旗。
在豎經幡活動的同時,錯高村的人們還會進行錯高梗舞表演,這種藝術形式是當地極負盛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梗”象徵著佛教信徒心目中一種神,分為“波梗”(男子)和“莫梗”(女子)兩種。在佛教寧瑪派經典《銅色山之誓願》藏文版中即有記載,“在西南銅色山之無量宮裏,右面波梗翩翩起舞,左邊莫梗歌聲飛揚,那歡樂的歌舞回蕩天際”。當地人認為當表演梗舞的時候,“梗”就會出現,賜福庇佑著這裏的人。可惜我們這次前來沒有遇上節慶,唯有從當地人的描述中遙想那種盛況。
同樣出於對信仰的尊重,錯高村還有相當罕見的一個現象:這裏少有人抽煙喝酒。相傳在多年以前,有個喇嘛來到村裏,告誡村民抽煙喝酒並不是一件好事,於是村民就自發地戒煙戒酒,慢慢的,連吃肉的人都減少了。不過,對於來自遠方的客人,這裏人的熱情一點兒也不會減少。
或許是常年與世隔絕,這個遺世獨立的小村莊依舊保有它的純粹,古老的工布藏族文化也得以繼續傳承下去。在巍巍神山的庇佑裏,在聖潔巴松措的滋養下,在五彩經幡的守護中,錯高村的故事還將繼續被譜寫。
世界足跡旅遊為全球華人提供西藏旅遊拼團平台,不在為一個人無法成團而發愁、拼團國家包含馬亞西亞、新加坡、香港、等華人。世界足跡原你一個西藏夢。
西藏旅遊說走就走的旅行!西藏旅遊品牌加品質,世界足跡帶您暢遊西藏.
免費獲取行程資料!
info@chinatibet.tw